《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亲历者记实》——兆易集成电路科技馆专题展
转载自 兆易创新GigaDevice 微信公众号
兆易集成电路科技馆自2018年5月开馆以来,接待了海内外众多参观者,大家一致赞赏企业在集成电路科学传播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对科技馆提出了要为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做传播的殷切期望。
2019年11月份,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汝京先生参观科技馆后,发表了“博物馆非常好,有许多好创意,设计、安装也都很好,可以大大推广”的感言,并题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天佑中华”。
又受教于业界诸多前辈的点拨,自2020年起,我们决定在兆易集成电路科技馆内正式开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亲历者记实》专题展区。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隆重推出进入该展区的第一个展品:《“六五”创芯记》!
该书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编撰,于2019年12月2日在无锡举行了首发仪式。原“六五”工程的领导和参与者共同回顾了那段令人难忘、让人沉思及催人奋起的历史,这是一段写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里程碑的历史。
翻开《“六五”创芯记》扉页,映入我们眼帘的是:
“一次相遇,一生牵挂,有这么一群人,在这么一块地方,曾经努力过、奋斗过、辉煌过——”
“它以报春者的姿态绽放,迎接万紫千红的春天”
该书是一部纪实报告文学,结合珍贵的照片,生动地向读者重温了江南厂从筚路蓝缕的艰难创业到跨入微电子国家队的光荣征程;见证了无锡微电子人为中国之崛起而“创芯”的坚实足印。
该书共分三个章节<勇担大任>、<成功实践>及<深刻启示>。在前两章节中,作者通过引用了多位原“六五”工程领导的回忆及详实地描述了工程推进过程中重要时间节点及解决的难题,让读者仿佛置身在“六五”期间:在得知国家准备从国外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和彩色电视机用双极集成电路生产线,以王洪金为厂长的无锡国营江南无线电器领导班子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使命感,主动向电子部力争该工程落户无锡;在技术谈判过程中,专家们以国家利益为重,除了捂紧国家的钱袋子,千方百计为国家争取急需的新技术,还要广交朋友,尽可能扩大谈判成果;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所有工程技术人员、中外专家齐心协力、专注细节、反复论证、大胆创新,双极集成电路引进线从1980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先后实现了前、后工序的投产,1985年6月25日,国家正式验收并投入生产。八十年代的中国,集成电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还非常落后的年代,在较短时间就能顺利投产,工程建设者们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而通过这个项目,同时带动了当时中国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建成了一家企业,培育出了一大批配套企业。“一家引进,多家受益”,充分体现了“六五”工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在<深刻启示>章节中,时任生产线总厂厂长、现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于燮康先生从建设微电子工程必须国家重视、建好微电子工程必须主动作为、建成微电子工程必须广聚人才及微电子工程建设关键要对接市场四大方面,谈到了“六五”工程给中国微电子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当下,集成电路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其发展高度重视,集成电路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集成电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会发生抢融资、蹭热点、重短期的现象,而忘记当初成立企业时的初心。《“六五”创芯记》会是这样的一本书,让我们审视是否以市场为导向来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而不是盲目追从融资需求来定位市场;是否能耐得住寂寞专注于技术研发而不是求短平快的短期效益;是否有足够的眼光、智慧和坚持带领团队发展而不是人云亦云;是否有宽广、包容的胸怀和心态进行引才、聚才、用才及育才而不是闭门造车……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春天已到来,在这春风里, 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务实精神,种下希望,就会有收获。
在兆易集成电路科技馆《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亲历者记实》专题展开启之际,我们也缅怀刚离世的陈贤先生。陈老生前两次参观兆易集成电路科技馆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注、对产业年轻一代的关心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020年,兆易科技馆将为《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亲历者记实》做专题传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欢迎更多的作品、藏品、及放飞未来的梦想进入我们的展馆!
兆易集成电路科技馆
2020年3月